上海国家会展中心

2026年6月9-11日

上海国家会展中心

2026年6月9-11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从 “养老” 到 “享老”:适老化改造绘就老年友好型社会新图景

从 “养老” 到 “享老”:适老化改造绘就老年友好型社会新图景

让 “养老” 逐步迈向 “享老”,不仅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彰显社会文明温度的重要体现。而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既是破解老年人日常生活不便的紧迫任务,也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关键标尺。“十四五” 规划纲要已明确将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列为重要目标任务,为这项民生工程锚定了方向。

根据全国政协围绕 “十四五” 规划实施开展民主监督的工作部署,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自 2021 年起,连续五年聚焦 “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 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并同步开展网络问卷调查,以精准监督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2025 年是 “十四五” 规划收官与 “十五五” 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当前适老化改造成效如何?“十五五” 时期又该如何持续深化这项工作?在前期四年专项民主监督的基础上,6 月 16 日至 20 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何报翔率 “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共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视察团赴上海开展专题视察。视察团深入基层一线,详细了解适老化改造任务完成情况,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系统梳理成功经验,为高质量编制 “十五五” 规划夯实基础,为共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注入强劲动力。

多措并举:为适老化改造注入多元动能

在上海市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 228 街坊,社区中央绿地旁,前来休憩的老年人三五成群、络绎不绝;一旁的社区老年食堂内,每天供应近百种菜品,其中 80% 的菜品价格控制在 6 元至 15 元区间,高性价比的餐食让老年人吃得舒心又实惠。

“年纪大了,买菜做饭又费时间又耗体力,现在院子里有了老年食堂,荤素搭配合理,有饭有汤,彻底解决了我的吃饭难题。”78 岁的居民张大爷面对视察团,难掩对老年食堂的认可。

“这两年,上海在老年食堂建设上探索出了不少特色路径。” 长期关注适老化改造工作的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会副主委李国华,曾在 2023 年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围绕 “加快推进老年食堂建设,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 作专题发言。他介绍,上海不仅将社区老年食堂纳入 “15 分钟生活圈” 整体规划,还创新打造 “食堂﹢” 融合服务场景,积极运用智慧化手段为老年人用餐提供便利,让助餐服务更贴心、更高效。

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已累计建成 405 家社区老年食堂、超 2000 个老年助餐点,老年助餐服务能力达到日均 25 万客次,基本实现了老年助餐服务的广覆盖、优供给。

老年助餐服务的蓬勃发展,正是上海大力推进适老化改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上海在适老化改造工作中持续 “增量” 与 “提质” 并行,精准对接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在普陀区甘泉路街道章家巷社区,餐厅、休息室、活动室等设施一应俱全,老人们在这里休闲娱乐、安享时光;在徐汇区金牛花苑小区,老楼加装电梯后,上下楼难题迎刃而解,老人们的生活便利度大幅提升;在长宁区华阳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快速转诊” 的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养老事关亿万家庭的幸福,既是牵动人心的 “家事”,也是关乎社会和谐的 “国事”。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底,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 3 亿,老龄化率超过 22%。面对这一 “银色浪潮”,适老化改造已成为托举亿万家庭幸福的重要民生工程。

“十四五” 以来,各地积极探索、创新方法,加快推进适老化改造,全力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在江苏苏州,通过 “苏服办” App 实现适老化改造线上申请、补贴立减直补,76 家服务商为 2 万户家庭量身定制 “适老方案”;在浙江宁波,开展适老化改造 “焕新” 行动,将防滑地胶、智能感应灯等实用适老设施送入寻常百姓家;2021 年至今,湖南省已累计投入 9.75 亿元资金,专项用于适老化和无障碍设施改造……

“从此次视察情况来看,各地适老化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次担任视察团团长(调研组组长)的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王尔乘表示,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层面密集出台多项支持适老化改造的政策文件,正是在这些政策的持续推动下,适老化改造才能实现快速发展、落地见效。他同时指出,“十五五” 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对适老化改造和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需着力补齐短板,推动适老化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适老化改造需要系统化的解题思路,不能‘单打独斗’。”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邮政局原局长马军胜认为,应将适老化理念深度融入城市发展全过程,把城市更新行动与城市、社区及居家适老化改造有机结合,在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健全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让适老化改造融入城市肌理。

全国政协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汤涛则关注到当前适老化改造中的短板:一方面,缺乏全国统一、涵盖居家适老化改造设施及施工要求的权威标准;另一方面,改造资金以政府补贴为主,社会资本参与度低,资金投入存在较大缺口。他建议,应加快制定全国统一标准,并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投入机制。

提质升级:推动适老化产品从 “有” 到 “优”

“这款移动坐便椅设计很贴心,白天能当轮椅辅助老年人出行,晚上拆下坐垫,又能让老年人坐着洗澡,一物多用很方便。” 在上海市康复辅具养老科技创新产品体验馆内,工作人员向视察团介绍着各类适老化家居产品与智慧养老系统。

走进体验馆,仿佛置身于一个经过适老化、智能化改造的 “温馨之家”:“客厅” 里的智能益智产品,为老年人丰富精神生活提供助力;“厨房” 和 “餐厅” 中,智能自动升降橱柜、适老化座椅、辅助餐具等设施,让老年人做饭、用餐更安全便捷;“卧室” 里的智能床不仅能实时监测老年人身体体征,还具备 “哄睡” 功能,细节之处尽显对老年人的关怀。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适老化产品的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十四五” 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支持银发经济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政策文件,明确提出扩大适老化产品供给、推动产品提质创新。仅 2025 年 1 月至 4 月,全国适老化产品品种就新增 2.87 万种,产品供给规模持续扩大。

“优质的适老化产品,必须能精准对接老年人的护理需求,真正提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品质。” 已连续五年参与适老化改造视察(调研)的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原安全总监成平,始终关注适老化产品的实用性。她指出,尽管近年来适老化产品数量逐年增加,但部分产品仍存在功能 “鸡肋”、实用性差、使用说明不清晰等问题,未能真正满足老年人需求。

成平认为,适老化产品设计应坚持 “以人为本”:既要注重安全可靠、性能优良、操作简便,也要追求环保美观、温馨舒适,尽量弱化 “老年人专属” 标签,让老年人在享受优质产品服务的同时,感受到尊重与关怀,避免产生 “被特殊对待” 的心理落差。

“适老化产品的实用性与价格不能简单画等号,并非价格越高越好。” 全国政协委员、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建文表示,行业需进一步推进适老化产品精细化创新,加大在制造材料、生产工艺、装备水平等方面的科研投入,着力解决产品形式单一、科技含量低、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推出更多符合老年人认知能力和操作习惯的产品。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来明建议,相关部门和地方应通过政策引导、设立行业专项等方式,支持适老化产品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推动老年用品产业创新升级,增加高品质、多样化的有效供给。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福利会党组书记张晓敏则关注到适老化改造项目与产品配置的灵活性问题。他提出,不同地区的老年人需求存在差异,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地域性特点,通过入户调研、座谈会等多种方式,精准掌握老年人最迫切、最实际的需求;企业也应深入挖掘老年人真实需求,开发更多功能简单实用、价格亲民的产品,让适老化产品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建议,探索出台针对适老化改造企业的运营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盈利空间,推动行业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凝聚合力:构建老年友好消费环境

“有了这个扶手,我心里踏实多了!” 在上海市普陀区兰溪路 21 弄 12 号,81 岁的袁奶奶拉着视察团成员的手,兴奋地展示家中的适老化改造成果。

袁奶奶是上海居家适老化改造的直接受益者。此前,家中卫生间的浴缸和无扶手马桶让她十分困扰,每次使用都小心翼翼、胆战心惊。经过改造后,卫生间加装了 L 型扶手和折叠淋浴凳,马桶旁安装了折叠式 U 型扶手,洗手台也设计了抓手,这些细微的改变,彻底解决了袁奶奶的如厕、洗浴难题。

“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宣传适老化改造政策,孩子了解后就帮我申请了改造,现在这些设施用着特别顺手,这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好政策!” 袁奶奶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些温暖的改变,离不开社区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为让适老化改造政策落地生根,社区工作人员逐户走访老年人家庭,面对面沟通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政策细则,耐心解答老年人疑问,努力让适老化改造从 “纸上政策” 变成老年人触手可及的幸福。

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底,上海已累计为全市超 3 万户老年人家庭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绝大多数老年人都享受到了政府补贴,政策惠及面不断扩大。

尽管适老化改造补贴政策广受欢迎,但调查显示,仍有超过 60% 的老年人对适老化改造 “概念模糊”,甚至不知道如何购买适老化产品,“不知道、不会用、不舍得” 成为制约适老化产品普及的三大难题。

“推进适老化改造,首先要转变观念,提升全社会的适老化意识。” 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原副主席蔡威建议,依托电视、广播、社区宣传栏、新媒体平台等多渠道,加大适老化相关政策与补贴措施的宣传力度;同时,通过打造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示范点、适老化改造样板间等方式,直观展示适老化改造带来的便利与安全,让更多老年人及家属了解、认可适老化改造。

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原副秘书长白少康关注到适老化改造领域的人才短板问题。他指出,目前适老化改造行业专业化程度不足,缺乏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才,直接影响了改造质量与效果,也降低了老年人对改造工作的信任度。他建议,加快开展适老化改造专业人才培训,完善资质认证制度与考核标准,搭建跨学科的专业服务团队,为老年人提供精准、高质量的适老化改造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毅提出,可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老年人需求信息库,实现 “政策找人”,让适老化改造政策精准触达目标群体;同时,进一步简化、优化补贴申领流程,减少纸质材料提交、线下跑腿等环节,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减轻他们的办事负担。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一字之差,体现的是对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之外,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的更高追求。而老年人颐养天年的幸福,恰恰藏在一个个细微之处。”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江广平表示,适老化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市场、家庭等多方力量协同发力、打好 “组合拳”,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让 “享老” 生活照进现实。

文章参考:

幸福,在细微处生长——全国政协“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共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视察综述http://www.cppcc.gov.cn/zxww/2025/07/21/ARTI1753079266757783.shtml

上海适老康养展https://alwexpo.com.cn/

此网站新闻内容及使用图片均来自网络,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冒犯,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1 3323 1300

联系我们
  • 公众号二维码
  • 官方客服号二维码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金雨路55号虹桥525创意园A座
  • 参观咨询

    400 069 0052

  • 项目合作

    +86 21 3323 6355

  • 市场合作

    +86 21 3323 6359

  • 参展咨询

    +86 21 3323 6236

指导单位
  • 中建协
主办机构
  • 中建材协适老康养专委会
  • 荷瑞展览
  • 主办机构-informa markets
协办机构
  • 协办机构-荷祥

@2024 上海荷祥会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12314号-13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4124号